| 广告位 |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百科
海目星动力电池订单大涨净利增2.5倍 定增20亿加码光伏赛道打造新增长点
2025-11-13 06:35:03 百科 844人已围观
简介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长江商报受益于订单大幅增长,激光机龙头688559.SH)业绩增长超预期。2月28日,海目星发布2022年度业绩快报,实现营业收入约41. ...
炒股就看,海目权威,星动新增专业,力电利增及时,池订长点全面,单大打造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涨净增亿
来源:长江商报
受益于订单大幅增长,倍定激光机龙头(688559.SH)业绩增长超预期。加码
2月28日,光伏海目星发布2022年度业绩快报,赛道实现营业收入约41.06亿元,海目同比增加106.92%;归母净利润约3.82亿元,星动新增同比增加249.46%。力电利增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池订长点自2020年锂电行业扩产潮涌起,单大打造海目星业务也迎来爆发,公司业绩整体呈现增长态势。2016年至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从885.5万增长至1.09亿元,CAGR为65.27%。
海目星动力电池板块业务发展迅猛。2021年以来,公司相继获得、蜂巢新能源、中创新航、等大额订单,全年新签订单中,动力锂电业务占比超八成。
此外,光伏产业也是海目星重点布局的另一大赛道。2022年9月,海目星宣布拟募资20亿元用于海目星激光智造中心项目建设等。
动力电池业务高速增长
据海目星发布的2022年度业绩快报,公司实现营收41.06亿元,同比增加106.92%,实现归母净利润3.82亿元,同比增加249.46%。
对于业绩增长,海目星表示,主要系营业收入增长的同时,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优化生产流程,加强项目管理,提升内部运营效率,整体毛利率提升所致。
截至2022年前三季度,海目星研发投入为2.74亿元,同比增长229.74%,全年投入预计在3亿元以上。
资料显示,海目星成立于2008年,是国内领先的激光及自动化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目前公司已成功打入锂电、3C、PCB、钣金、光伏、新型显示类泛半导体等领域。
其中,在动力电池激光及自动化装备市场方面,海目星激光于2015年入局,凭借领先的激光光学及控制技术以及与激光系统相配套的自动化技术,迅速在动力电池领域攻城略地。
据财报显示,2016年至2021年,公司营收从2.98亿元增长至19.84亿元,CAGR为46.11%,归母净利润从885.5万增长至1.09亿元,CAGR为65.27%。
海目星的业绩增长与动力电池市场持续爆发密不可分。海目星激光表示,2021年公司动力电池激光及自动化装备业务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新签订单约57亿元(含税),同比增长约128%。
进入2022年,公司动力电池业务继续高速增长,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收达8.59亿元,同比增长327.41%,动力电池业务收入在总营收占比达71.88%。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新签订单约77亿元(含税),同比增长约35%;在手订单约为81亿元(含税),同比增长约59%,订单充足。
切入光伏赛道打造第二成长曲线
除动力电池市场外,光伏产业也是海目星重点布局的另一大赛道。
2022年以来,海目星光伏激光及自动化设备获得客户10.67亿元中标通知,这也是公司在光伏激光及自动化设备首次获得大规模订单。
进入2023年以来,海目星多次中标光伏头部客户多个基地的全额订单,截至目前,TOPCon一次掺杂设备已开标的项目公司中标率超60%。
据悉,Topcon 技术是电池片未来主流发展技术之一,据预测,随着TOPCon技术逐步成熟并体现出经济性优势,后续存量PERC产能升级需求也十分庞大,届时将为海目星打开光伏业务空间,成为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
在产能布局上,海目星激光已形成深圳、常州、江门三大生产基地和深圳设计研发中心。其中,常州生产基地现已全面投产,江门基地已建成并持续扩产,产能布局覆盖华东、华南等地区。
为了加快公司在动力电池、光伏设备领域的深度布局,2022年9月,海目星发布公告称,计划募资20亿元,加上自有资金7.5亿元,用于西部总部及激光智能装备制造基地项目(一期)、海目星激光智造中心项目建设,同时预留5.5亿元作为补充流动资金。
海目星表示,此次项目建设有利于满足下游客户快速增长的产品需求,提高公司的区域影响力及市场占有率。
海目星称,未来3—5年,公司将继续加大对激光及自动化装备研发投入,不断深耕动力电池、消费电子等行业,同时将积极布局光伏、5G、氢能源等领域。
| 广告位 |
淘客
随机图文
春天里的“辛安里”
本文转自:三秦都市报春天里的“辛安里”交叉任职“辛安里”32名治安员上岗啦3月25日上午,春风拂面,阳光明媚。随着所长曹锋幽默风趣的开场白后,公安浐灞分局辛家庙派出所“警社共治‘辛安里’”活动正式拉开 ...
中集协:“一箱难求”不再 市场回归理性
本报记者 孙丽朝 北京报道在经历了2021年的“一箱难求”、集装箱产销量大增之后,行业逐渐恢复理性。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中集协”)会长黄田化在8月18日召开的“对话中集协,行业大家谈”行业形势 ...
盘活1.5万亿专项债债务限额空间 三季度或为重要窗口期
上海证券报8月16日召开的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提出,当前地方专项债余额尚未达到债务限额,要依法盘活债务限额空间,并用好已发行的地方专项债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符合条件项目越多的地方得 ...
港交所上半年营收净利同比下降 市场认为业绩仍展现强大韧性
本报记者 李昱丞 见习记者 李雯珊8月17日,中国下称“港交所”)发布2022年上半年业绩报告,营业收入及其他收益为89.37亿港元,同比减少18%;股东应占溢利为48.36亿港元,同比减少27%,拟 ...

